2014年智慧货运中心成立全球物流排放委员会(Global Logistics Emissions Council,GLEC)并制定GLEC框架,GLEC框架是第一个全球公认的计算物流温室气体排放的方法,为跨国公司及其供应商提供了一种统一、高效和透明的方法,来计算和汇报物流碳排放。GLEC框架是以行业为重点的指导性文件,货主企业、运输服务提供商可以使用GLEC框架来报告物流业务的排放量,从而为显著减少碳排放的企业提供竞争优势,旨在为企业提供物流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的指导,推动物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,促进行业计算和汇报温室气体排放和采取减排措施。
- 涵盖运输链所有运营活动:GLEC框架旨在覆盖整个运输链上的所有货物运输和枢纽活动,包括国内和国际的各种运输方式,以及与运输相关的能源和燃料供应排放。
- 与国际标准一致:GLEC框架(3.0版)与ISO 14083保持一致,以“油井到车轮”(WTW)概念为基础,包括运输运营端(TTW)和能源供应端(WTT)的温室气体排放。
- 确定运输活动类别(TOC)和枢纽活动类别(HOC):根据运输方式、车辆类型、货物类型等因素划分TOC和HOC,为计算排放强度提供基础。
- 计算运输活动量:通过货物质量与运输距离的乘积得出每个运输链要素(TCE)的运输活动量,再将所有相关TCE的运输活动量相加,得到总运输活动量。
- 确定排放因子:根据不同的能源载体和运输方式,从可靠来源获取排放因子,包括“油井到油箱”(WTT)和“油箱到车轮”(TTW)的排放因子。
- 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:将每个TOC的运输活动量与对应的能源使用和相关排放进行匹配计算,得出每个TOC的排放强度和总排放量。
- 报告基本要求:企业应至少每年编制一次报告,遵循ISO 14083标准,明确提及计算结果是根据该标准确定的,避免与标准存在差异、遗漏或偏差。报告应包括运输链数据、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强度等基本信息,以及数据来源、计算方法等辅助信息,确保透明度和准确性。
- 数据质量保障:优先选择直接测量的原始数据,减少对默认值的依赖。同时,建立数据质量的指导和认证流程,防止“漂绿”现象,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比性。
- 数据交换与共享:改进对可靠数据的访问,促进企业和政府更好地做出决策,共同实现气候目标。鼓励企业采用统一的数据收集和共享倡议,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可比性。
- 道路运输:作为复杂运输链的重要组成部分,道路运输的排放计算需考虑多种因素,如车辆类型、服务类型、运输路线、货物质量等。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划分TOC,确定原始数据的占比,采用合理的方法建模或使用默认数据来计算排放。同时,要注意往返多点提货与配送、邮件和包裹服务等特殊情况的排放计算。
- 铁路运输:计算铁路运输的温室气体排放时,可借鉴道路运输的计算逻辑,根据排放敏感的参数确定TOC,应用可得的原始数据、模型数据和默认数据的组合。需要注意的是,铁路运输具有独特特征,如列车类型多样、能源构成可能变化等,因此要建立TOC以反映不同的列车类型和能源来源。
- 航空运输:在计算航空货物运输的温室气体排放时,应注意参考运输模式的详细考量,基于原始数据计算或采用二级数据计算。对于使用可持续航空燃料(SAF)替代化石煤油的情况,需要收集颗粒度细化到起降机场层级的排放数据。
- 海运:海运温室气体排放的计算方法因船舶类型和货物类型而异。对于集装箱运输,应根据CCWG方法计算,考虑行业平均负载率和距离校正因子。对于散货海运,短期租赁操作中不要求强制实施往返逻辑划定TOC,但应将空载情况纳入考虑。滚装客船运输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需考虑货物和乘客的排放分配。
在化工行业的具体应用:
- 行业特点影响:化工行业运输的货物包括固体、液体和气体等化工原料和化工产品,运输规模大,散货运输占比大,载重量大,使用多式联运和重载运输方式潜力大。同时,化工行业的一些货物有特殊的储存或装卸要求,会影响运输过程的安排和设备的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