气候变迁风险评估与行动方案

气候变迁
风险评估
行动方案

气候变迁风险评估与行动方案

气候变迁风险评估指系统识别全球气候对企业运营、供应链、市场及资产的潜在威胁(如极端天气、海平面上升、生态系统退化、政策收紧、声誉危机),量化其财务与战略影响。

行动方案是基于评估结果制定的目标导向型策略,涵盖减排路径设计(如能源转型)、韧性强化(如供应链多元化)、新技术投资等,旨在管控风险并挖掘低碳经济机遇。两者结合为企业提供科学决策框架,驱动可持续增长。

开展气候变迁风险评估与行动方案的必要性

1. 合规与监管要求:国际与国内政策趋严,国际组织(如ISSB)和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气候信息披露准则,要求企业披露气候相关风险与机遇;避免法律风险,未及时开展评估可能导致信息披露不完整或不准确,面临监管处罚或法律诉讼。

2. 财务风险管控:物理风险影响,极端天气(如洪水、台风)可能导致设备损坏、供应链中断,增加运营成本,甚至造成收入损失;转型风险挑战,政策变化(如碳税、碳交易)、技术变革(如清洁能源替代)和市场偏好转移(如消费者倾向低碳产品)可能使企业面临成本上升、市场需求下降等问题。

3. 提升企业竞争力:把握市场机遇,低碳转型催生新能源、节能技术、绿色金融等新兴市场。企业通过评估风险,可提前布局,开发低碳产品和服务,开拓新市场;增强投资者信心,透明的气候风险披露和有效的应对方案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,吸引更多投资者。

4. 供应链稳定性维护:识别脆弱环节,气候变迁可能影响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运营。通过评估,企业可提前识别高风险供应商,制定替代方案,保障供应链稳定;推动供应链协同,与供应商共同应对气候风险,可提升整个供应链的韧性,降低系统性风险。

5. 社会责任与品牌价值:履行社会责任,积极应对气候变迁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,有助于提升社会认可度和品牌形象;吸引人才与客户,年轻一代消费者和员工更倾向于支持环保企业。开展气候行动可增强企业对人才和客户的吸引力。

6. 长期战略规划基础:适应未来趋势,气候变迁是长期趋势,企业需通过评估制定长期战略,确保业务可持续发展;优化资源配置,明确气候风险后,企业可合理分配资源,优先投资于低碳技术和适应性措施,提高资源利用效率。

综上,企业开展气候变迁风险评估与行动方案不仅是合规要求,更是提升竞争力、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。通过科学评估和有效应对,企业可化挑战为机遇,在低碳转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。

 如何开展气候变迁风险评估与行动方案

气候变迁风险评估与行动方案

Leverage通过指标体系评估和符合事件分析等方法开展气候变迁风险评估。

指标体系评估,通过构建包含自然生态系统、经济社会系统等多维度指标的体系,量化风险程度。例如,国家层面评估可能涵盖森林覆盖率、受灾人口、关键原材料对外依存度等指标;省级层面则结合当地特色,如沿海省份关注海平面上升风险,内陆省份关注干旱对农业的影响。复合事件分析,考虑多个气候驱动因素和危害的组合效应,避免传统单一因素评估的局限性。例如,高温干旱叠加可能加剧森林火灾风险,需综合评估温度、降水、植被覆盖等多因素。

评估工具与案例:国际经验,比如德国观察的《全球气候风险指数》、欧洲环境署的《欧洲气候风险评估》等,为不同国家和地区提供参考。国内实践,比如浙江省通过建立气候变化基础数据库,加强极端事件监测预警;四川省针对青藏高原地区制定专项评估方案,重点关注冰川冻土消融、生态系统退化等风险。

企业开展气候变迁行动方案的流程如下:

气候变迁风险评估与行动方案

1、识别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:通过内部活动、外部环境及利益相关方影响,结合行业趋势和气候变化大趋势,构建气候变化风险库,明确物理风险(如极端天气)和转型风险(如政策变化、市场偏好转变)。

2、明确情景分析范围:确定业务覆盖范围、价值链上下游、地理位置、风险类型及时间范围,逐步扩大分析覆盖范围。

3、确定情景分析方法、来源及变量:选择定性或定量分析方法,结合企业能力与成本。参考国际公开情景(如IPCC、IEA),输入气候数据(温升、降水)及业务数据(资产位置、供应链)。

4、评估影响并制定应对措施:评估不同情景下对战略、财务状况的影响,制定应对措施,如调整商业模式、投资低碳技术、优化供应链等,并融入企业战略。

5、融入治理架构与战略目标:董事会明确职责,建立技能评估机制;管理层将气候因素纳入决策流程,制定资源配置计划,设定气候相关目标并纳入薪酬考核。

6、持续监测与更新:定期审查目标进展,根据业务变动、政策变化或数据更新重新开展情景分析,确保方案适应性。

企业开展气候变迁行动方案可以参考的标准

国际标准:IFRS S2,围绕治理、战略、风险管理、指标与目标四大支柱,要求披露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对财务的影响;TCFD框架,作为IFRS S2基础,强调情景分析和气候韧性评估。

国内标准:《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第1号——气候(试行)》:与国际准则趋同,要求披露治理、战略、风险和机遇管理、指标和目标,适用于所有中国企业;沪深北交易所《指引》:针对上市公司,要求分析气候适应性、核算温室气体排放量及制定转型计划;香港联交所《ESG守则》:对大型股发行人强制披露范围1及2温室气体排放,其他披露采用“强制/不披露就解释”原则。

行业专项标准:《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标准体系建设方案》:构建涵盖核算/监测、减排技术、风险评估的三级标准框架,推动全产业链气候应对。

您的可持续商业伙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