碳配额碳资产交易是基于“总量控制-配额分配”机制的市场化减排工具。政府通过设定区域或行业碳排放总量上限,将排放权以“配额”形式分配给企业,企业可通过节能技改减少排放,将剩余配额在交易市场出售;排放超标的企业则需购买配额以完成履约。碳资产不仅包括碳配额,还涵盖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(CCER)、碳汇等可用于抵消排放的权益。其核心是通过市场化定价,激励企业主动减排,实现碳排放权的高效配置。
开展碳配额碳资产交易是落实“双碳”目标的关键市场化手段。一方面,它通过“价格信号”倒逼高耗能企业加快低碳转型,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技术创新,避免“一刀切”式减排对经济的冲击;另一方面,交易机制允许减排成本低的企业通过出售配额获利,高成本企业通过购买配额降低转型压力,整体降低社会减排成本。同时,碳交易能激活碳资产价值,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产业,为企业创造新的增长空间,助力国家形成“政策约束+市场驱动”的双轮减排体系。
碳配额碳资产交易需构建“政府主导、市场运作、多方协同”的体系。
1、开户准备:确认资格,控排企业需持有生态环境部颁发的《碳排放权交易许可证》;非控排主体(如投资机构、新能源企业)需通过交易所开户审核。准备材料,控排企业提供营业执照、许可证、法定代表人身份证等;非控排主体提供营业执照、财务报告等。全国碳配额交易通过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,CCER交易通过北京绿色交易所。
2、开户:注册登记账户,用于记录碳配额的持有、变更、清缴等信息。开设交易账户,用于买卖碳配额或CCER,需绑定资金账户。通过线上提交申请材料,初审通过后邮寄纸质材料,完成账户绑定。
3、配额分配设定减排目标:主要有两种分配方式,政府根据企业历史排放量、行业基准等因素免费发放配额和通过竞价拍卖等方式发放配额,企业需出资购买,企业需要根据发放的配额设定适合自身可持续发展节奏的减排目标。
4、市场交易:挂牌交易,买卖双方通过交易所平台挂单,按市场价格成交;协议转让,适用于大额交易,双方协商价格和数量后备案;单向竞价:主要用于配额拍卖或市场调节,普通投资者较少参与。
5、结算与交付:配额结算,买卖双方通过配额账户完成划转,控排企业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账户变更。CCER结算则是通过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注册登记系统登记,确保三方账户同步变更。
6、履约与后续管理:配额清缴,控排企业需在履约期内(通常为次年6月底前)清缴与排放量相等的配额;配额结转(短期适用),未使用的配额可结转至下一年,但需符合当年政策规定;税务处理,碳交易收益需计入应税收入,亏损可用于抵扣;信息披露,上市公司需在年报中披露碳交易情况。